全新的交通服務體驗  市議員張玉嬿等人要求交通局儘早推出一票到底的MaaS服務  交通局長葉昭甫:發展屬於中部模式的交通行動服務(MaaS)計畫
【記者林獻元台中報導】台中市議員張玉嬿、謝志忠、張耀中、王立任28日交通地政委員會業務聯合質詢指出,智慧交通行動服務在全球方興未艾,北、高兩大都會區早已建置,台中卻慢半拍,要求交通局儘早推出一票到底的MaaS服務,讓民眾更方便、省荷包,並提供偏鄉客製化運輸,讓市民有全新的交通服務體驗。

張玉嬿表示,2015年歐洲提出「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簡稱MaaS),是一個交通整合服務新概念,讓使用者可以找到前往目的地的最佳移動方式,完成所有交通運輸的預約及支付全部費用,包括供需媒合、多元運具的整合,還有單一票證和運輸套裝服務。

她又說,2018年北北宜推出以觀光旅遊規劃為主的MaaS計畫,提供旅運者公共運輸的第一哩、最後一哩接駁資訊;高雄則以整合大眾運輸工具為主,建立套票付費機制。三大都會區,獨缺台中市,要求市府早日建置,別再慢半拍。

張玉嬿、謝志忠、張耀中、王立任強調,台中四年一億元的MaaS服務計畫,市府應該整合北北宜和大高雄的優缺點,讓台中市後發先至,有效針對通勤及通學旅次提供運輸套票服務,並彈性的為偏鄉地區導入客製化運輸。

四位議員也表示,同時應針對各特定旅遊區旅次及交通特性,優化旅運路線,結合運輸業者提供從高鐵到ibike一票到底的旅遊服務,MaaS初期更先讓「消費者」與「供應者」皆獲得滿足往後才能推動落實執行。

張耀中也說,中央推動交通行動服務(簡稱為MaaS)作為「智慧運輸」重點項目,並當場詢問備詢的交通、地政、觀光旅遊等三局處,除了首長以外,有多少是用私人運具來議會備詢?

結果在場官員通通舉手,表示都用自己的汽機車前議會備詢,顯示本市智慧運輸功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因為MaaS的設置目的,就是要讓市民從甲地到乙地有最便捷省時的移動方式,若連市府及議會周邊都要靠私人交通工具才能最速抵達,那交通行動服務的整合有極大空間可以努力推廣。

王立任表示,台中市今年五月的汽車數量為1108958台,機車數量為1735742台,總計2844700台已經正式超越台中市五月份的人口2816494,代表台中市平均每一位市民都有一台汽機車。這也代表台中市的交通其實負擔很大,凸顯出需要建置MaaS系統的重要性。

另外,未來MaaS系統也必須有前瞻性的規劃,使系統能夠串連全台各縣市的交通資訊,讓別縣市的民眾都能順利來台中,對台中的觀光發展、交通便利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希望交通局能成功建置MaaS系統,減少未來市民對私人車輛的仰賴,提升大眾交通品質。

交通局長葉昭甫回應表示,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利用資通訊技術整合公共運輸及私人運具。舉例來說,民眾只要在APP輸入起訖點,系統即可建議運具安排,不用再使用多種不同的交通APP查詢。過去交通部曾在北北宜地區及高雄都會區分別導入交通行動服務試辦計畫「UMAJI」與「MenGO」。台中將萃取國內試辦計畫的優點,並針對可改善處加以補強,發展屬於中部模式的交通行動服務(MaaS)計畫。

葉昭甫提到,今年底捷運綠線即將通車,未來台中市的MaaS除規劃串聯高鐵、台鐵、捷運、市區公車、公路客運、公共自行車、計程車以及停車場等運輸工具,也納入偏鄉無障礙交通服務,透過建立商業化模式及與觀光業者合作,針對各特定旅遊區旅次及交通特性,規劃相關旅運路線,以提供給民眾更便利的交通服務。

葉昭甫強調,交通部近期請各縣市政府提報110年度「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計畫,交通局預計10月底前向中央爭取MaaS四年期建置計畫,總經費約1億元,希望交通部予以支持,實現交通任意門(i-Doors),提升公共運輸服務便利性與可及性,並減少私人運具的持有及使用,以達節能減碳與減少道路壅塞及停車問題。
(左起)台中市議員王立任、張玉嬿、謝志忠、張耀中要求交通局儘早推出一票到底的MaaS服務,讓民眾更方便、省荷包,並提供偏鄉客製化運輸,讓市民有全新的交通服務體驗。(記者林獻元攝)
(左起)台中市議員王立任、張玉嬿、謝志忠、張耀中要求交通局儘早推出一票到底的MaaS服務,讓民眾更方便、省荷包,並提供偏鄉客製化運輸,讓市民有全新的交通服務體驗。(記者林獻元攝)


發佈日期: 2020-10-28
新聞分類: 政治生活台中市
新聞標籤:
指傳媒,指傳媒,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touch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