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削骨風險 四大關鍵

(醫美時尚​No.124)

採訪撰文/Miki.本文感謝邱浚彥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臉型是每個人的「門面」,在面相學中,不同的臉部特徵也容易給人不同的印象,許多愛美人士為了追求端正完美的臉型,選擇削骨手術來改造自己,但一聽見「削骨」,總會讓人覺得是極具風險而不安全的,究竟該如何做,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呢?讓顏面整形醫師邱浚彥為你解惑!

想改善臉型削骨磨骨手術最有效

顴骨佔有臉部1/3的比例,在整體臉部輪廓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高度適中、不過份突出的顴骨,笑起來才能自然帶起圓潤的雙頰,不僅在視覺上看起來飽滿漂亮,也能給人親切、溫和的印象。只是,有些人因為下顎骨骨架突出、咀嚼肌肥厚,形成國字臉、大餅臉,就容易給人一種剛硬而不夠柔美的感覺。邱浚彥醫師指出,這種臉型除了部分是先天遺傳,後天因素也可能有影響,例如長時間的夜間磨牙,就容易導致咀嚼肌肥大、下顎骨角骨質增生,使下顎骨角突出,造成臉型過於方正,讓人不勝其擾。

「改善臉形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口腔內的削骨磨骨手術!」邱浚彥醫師指出,臉型雕塑手術主要適用於下顎角削骨、顴骨削骨,只需動刀一次,就能同時調整下顎角、下巴、顴骨等三個部位,藉以改善臉部稜稜角角的問題。這類手術均從口腔內部進行,使其角度變得平滑,即可讓大臉變精緻小臉、國字臉變成瓜子臉,成功打造外觀無疤痕而具黃金比例的完美臉型。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讓削骨手術既順利又安全呢?邱醫師提出以下四大關鍵,提供讀者參考。

〈一〉借助電腦模擬及3D列印技術,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

進行任何手術前,消費者和醫師都必須做好充分的諮詢、評估及溝通,不僅消費者應將理想中的臉型詳細告訴醫師,醫師也必須徹底分析消費者的臉部骨骼構造,以X光檢測及3D電腦斷層掃描來製作精準的3D列印臉部骨頭模型,做到精準的模擬預測,同時詳細解說手術步驟、麻醉注意事項及所需復原時間,才能讓雙方掌握足夠資訊,做好萬全準備。

〈二〉術前詳細體檢,確認身體狀況

接受削骨手術前,消費者必須先做口腔檢查,確定口內沒有發炎狀況及任何潰瘍、牙周病等口腔感染問題,並接受血液檢驗等常規健康檢查,讓醫師掌握消費者是否有心臟、肺部、貧血等相關病史,以及平時固定服用何種藥物。此外,包含術前必須禁菸、禁酒,術前8小時開始禁食、禁水等,都是接受削骨手術前必須留意的重要細節。

〈三〉麻醉醫師在場,保障手術安全

許多整形診所為了節省經費,不僅未設有完善的麻醉相關設備,更沒有固定合作的麻醉專科醫師,這些都間接犧牲了消費者的權益。邱醫師強調,只要是麻醉手術就有一定風險,消費者必須確認是否有麻醉專科醫師全程參與手術,才能真正保障自身安全。

〈四〉術後完善照護,加快復元速度

邱醫師表示,由於削骨磨骨手術是經口內經行,因此出血情況輕微,傷口照護也容易,口腔內的傷口則因為使用可吸收式的肉線縫合,因此無需拆線,術後僅需要保持口腔清潔、充分休息、配合冰熱敷,並戴上彈性繃帶加壓來減少傷口腫脹,就能加快復原的速度。至於腫脹需要多少時間恢復?邱醫師指出,每種削骨的恢復期都不相同,一般顴骨削骨約需1~2週即可消腫80%,下顎角削骨需要一個月,而下巴削骨的消腫速度則介於前兩者之間。

接受削骨手術後,飲食方面需要留意,一開始建議食用流質食物,兩週後可恢復正常飲食。

削骨難度高 慎選診所醫師最重要

邱醫生同時提醒,削骨磨骨畢竟屬於複雜且難度高的外科手術,仍具有一定風險,尤其凝血功能異常、傷口癒合能力不佳的消費者,都應由醫師詳細評估後,再考慮是否接受動刀。此外,包含神經拉扯而使臉部感覺麻木、表情不自然,或是損傷血管帶來的血腫等,均是常見的術後副作用,但只要術後照護良好,都能逐漸獲得改善。

想要雕塑完美臉型,為臉部帶來一場戲劇化的變美旅程嗎?選擇經驗豐富、口碑良好、設備充足的合格診所,和醫師做好妥善的術前諮詢及溝通,並要求由專業麻醉科醫師進行麻醉,術後則聽從醫師及護理人員建議,加強傷口照護,才是愛美人士的明智之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102/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新聞,指傳媒,指動傳播科技,游勝鈞

發佈日期: 2017-07-30
新聞分類: #健康 #生活
新聞標籤: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