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安徽·石臺油菜花海鄉韻全國攝影作品展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一場油菜花盛宴 黃花漸欲迷人眼
【記者紀良發/安徽報導】本報消息: 三月的石臺,山花爛漫。 3月19日上午,春雨綿綿,菜花金黃,"皖南風韻 山鄉黃花"2017安徽·石臺油菜花海鄉韻全國攝影作品展暨中國名家"畫石臺"啟動儀式在石臺縣大演鄉新聯村白石嶺隆重舉行。來自我省及滬、浙、蘇、閩、贛等地的數百名知名攝影家、美術家、媒自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1千多名攝影愛好者和旅遊達人在雨中徜徉花海,享受春色。
白石嶺攝影寫生基地
白石嶺古村落距共恭浚河共興大橋約6公里路,沿途村莊農舍錯落有致,雞犬相聞。路隨溪轉,峰迴路轉,兩旁山勢險峻處,就是白石嶺山寨的古寨門遺址。此處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相傳為防禦強盜襲擊村莊,依山建寨,並設有望風哨樓。當年太平軍輔王楊輔清部曾轉戰於此,紅軍皖南獨立團也曾在此激戰。
古寨門前後,樹木叢生,林蔭蔽日,"文孝廟"掩映其中,順著廟旁的"西風槽"峽穀進村,沿著村口石板路拾級而上,經"百樹林",北坎之上便是"舒氏宗祠"。白石嶺分三房、四房兩個自然村落,依山而建,層層而上,錯落有序。村中有"順京佛墓葬"、"日新書屋"等文保單位。
村後"蛟龍塢"有"野豬潭"、"螃蟹潭"、"蛟龍門"、"蛟龍潭"。在 "龍頭潭",一條白石鏈猶如一條白蛟龍貫穿兩潭,昂首低吟於扇影瀑布之下,龍身於潭底晃動,如蚊龍漫遊,蔚為壯觀。龍頭旁有一塊天然的青石凹陷一米多深,宛如一口大缸,名"淨身潭"。潭右邊的山中伸出一塊平石,逢下雨之時,石上之水回流到石的下端,然後參差不齊地滴落在潭中,發出不同的滴落聲,那聲音如同奏樂,故稱之為"琴泉"。經"石埠場"、"聽濤洞",可登大曆山,其最高峰"曆尖"海拔1596米,所過之處,奇峰、怪石令人驚奇而又拍案叫絕。
白石嶺除了紅色文化遺跡,還是儺舞祭祀昭明、戲曲演出、舞馬燈會盛行之地。這裏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密集地,春夏秋冬四季農活豐富而極具特色.尤其是村後梯田的傳統農耕文化更是彰顯出"皖南風韻、山鄉黃花"的獨特魅力。
化鯉溪一個美麗的傳說
小河穿村而過,河上架起一座單孔石橋,便於村民通行。河裏巨石錯落,溪流淙淙,晝夜流淌,滋潤著兩岸豐富的生態,溪水清澈見底,偶見小魚兒歡快逐波嬉戲。這條河名曰化鯉溪,多麼富有詩意、多麼迷人的名字!
很久很久以前,溪邊一戶舒氏人家只有母親和三個如同天仙般的女兒相依為命。女兒們每天結伴上山采藥,為人們醫治創傷,減輕痛苦。有一天,姐妹倆采完藥下山,來到溪邊玩耍,食了溪邊桃子,竟然化為三條七彩鯉魚在水中嬉戲。
第二天,母親見女兒們一夜未歸,沿途尋找,最後來到溪水邊,見到女兒們留下的一對藥簍。母親傷心欲絕,抱著藥簍放聲痛哭。就在這時,遊來了三條七彩鯉魚在喊媽媽,母親問:"你們是誰?"魚兒說:"我們是您的女兒呀!因食桃化鯉成仙了,今天又化為七彩鯉魚面謁母親。"母親聞聽轉悲為喜。從此,母親想女兒就來在溪邊看望。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條溪流稱之為。
明成化翰林院編修劉戩(1435-1489)聽說這個故事,曾作《長林四景歌·化鯉溪》詩:
一寸心,一寸心,前溪流水落花深。
只言采藥山中去,風景蒼蒼何處尋?
......
一處景色,一段傳說,讓人思緒萬千!
後人為紀念這三個善良的舒姓女兒,在村裏建了一座舒姑廟,廟旁有化鯉溪、六角亭等勝跡。
【記者紀良發/安徽報導】本報消息: 三月的石臺,山花爛漫。 3月19日上午,春雨綿綿,菜花金黃,"皖南風韻 山鄉黃花"2017安徽·石臺油菜花海鄉韻全國攝影作品展暨中國名家"畫石臺"啟動儀式在石臺縣大演鄉新聯村白石嶺隆重舉行。來自我省及滬、浙、蘇、閩、贛等地的數百名知名攝影家、美術家、媒自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1千多名攝影愛好者和旅遊達人在雨中徜徉花海,享受春色。
白石嶺攝影寫生基地
白石嶺古村落距共恭浚河共興大橋約6公里路,沿途村莊農舍錯落有致,雞犬相聞。路隨溪轉,峰迴路轉,兩旁山勢險峻處,就是白石嶺山寨的古寨門遺址。此處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相傳為防禦強盜襲擊村莊,依山建寨,並設有望風哨樓。當年太平軍輔王楊輔清部曾轉戰於此,紅軍皖南獨立團也曾在此激戰。
古寨門前後,樹木叢生,林蔭蔽日,"文孝廟"掩映其中,順著廟旁的"西風槽"峽穀進村,沿著村口石板路拾級而上,經"百樹林",北坎之上便是"舒氏宗祠"。白石嶺分三房、四房兩個自然村落,依山而建,層層而上,錯落有序。村中有"順京佛墓葬"、"日新書屋"等文保單位。
村後"蛟龍塢"有"野豬潭"、"螃蟹潭"、"蛟龍門"、"蛟龍潭"。在 "龍頭潭",一條白石鏈猶如一條白蛟龍貫穿兩潭,昂首低吟於扇影瀑布之下,龍身於潭底晃動,如蚊龍漫遊,蔚為壯觀。龍頭旁有一塊天然的青石凹陷一米多深,宛如一口大缸,名"淨身潭"。潭右邊的山中伸出一塊平石,逢下雨之時,石上之水回流到石的下端,然後參差不齊地滴落在潭中,發出不同的滴落聲,那聲音如同奏樂,故稱之為"琴泉"。經"石埠場"、"聽濤洞",可登大曆山,其最高峰"曆尖"海拔1596米,所過之處,奇峰、怪石令人驚奇而又拍案叫絕。
白石嶺除了紅色文化遺跡,還是儺舞祭祀昭明、戲曲演出、舞馬燈會盛行之地。這裏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密集地,春夏秋冬四季農活豐富而極具特色.尤其是村後梯田的傳統農耕文化更是彰顯出"皖南風韻、山鄉黃花"的獨特魅力。
化鯉溪一個美麗的傳說
小河穿村而過,河上架起一座單孔石橋,便於村民通行。河裏巨石錯落,溪流淙淙,晝夜流淌,滋潤著兩岸豐富的生態,溪水清澈見底,偶見小魚兒歡快逐波嬉戲。這條河名曰化鯉溪,多麼富有詩意、多麼迷人的名字!
很久很久以前,溪邊一戶舒氏人家只有母親和三個如同天仙般的女兒相依為命。女兒們每天結伴上山采藥,為人們醫治創傷,減輕痛苦。有一天,姐妹倆采完藥下山,來到溪邊玩耍,食了溪邊桃子,竟然化為三條七彩鯉魚在水中嬉戲。
第二天,母親見女兒們一夜未歸,沿途尋找,最後來到溪水邊,見到女兒們留下的一對藥簍。母親傷心欲絕,抱著藥簍放聲痛哭。就在這時,遊來了三條七彩鯉魚在喊媽媽,母親問:"你們是誰?"魚兒說:"我們是您的女兒呀!因食桃化鯉成仙了,今天又化為七彩鯉魚面謁母親。"母親聞聽轉悲為喜。從此,母親想女兒就來在溪邊看望。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條溪流稱之為。
明成化翰林院編修劉戩(1435-1489)聽說這個故事,曾作《長林四景歌·化鯉溪》詩:
一寸心,一寸心,前溪流水落花深。
只言采藥山中去,風景蒼蒼何處尋?
......
一處景色,一段傳說,讓人思緒萬千!
後人為紀念這三個善良的舒姓女兒,在村裏建了一座舒姑廟,廟旁有化鯉溪、六角亭等勝跡。
發佈日期: 2017-03-26
新聞分類: #大陸
新聞標籤: #紀良發 #安徽 #石臺 #中國攝影報社 #安徽省攝影家協會 #池州市攝影家協會 #白石嶺 #何建民 #化鯉溪 #舒姑廟 #六角亭 #紅色文化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Android App: http://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tw.fingermedia.news.android_clien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