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揭幕!」倒數計時後,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與潘隆森醫師揭下紅布,「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完整呈現在眾人面前,全新銅人在科博館中國醫藥廳登場,代表醫學在科博館的科學教育中,將有更飽滿的能量。

近年對於針灸、穴道醫學的研究日漸增多,民眾可透過此模型尋找身體上的各類型經絡與穴道,進而體驗到不同穴位所帶來相異的身體感受,並對自我醫療保健有更多的認識。科博館中國醫藥廳針灸單元,原即有展示兩座人體模型,一座是仿製的「鍼灸銅人」,一座是「電動針灸人」,如今再增加一座「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希望讓觀眾更方便近身觀察人體身上的經絡穴位。

 

科博館為了表達對潘醫師的感謝,館長孫維新特別致贈感謝狀,並分享自己過去接觸中醫的經驗,期許醫學透過科學教育的結合,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醫學領域。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洪宏志說這次捐贈的銅人是最頂級的,台灣十四經絡學會副理事長黃偉志則分享自己學習經絡的經驗,比喻十四經絡就像十四條快速道路一樣,交流道則是通暢的關鍵之一。潘醫師說,大家透過了解經絡進而了解自己的身體,除了按摩穴道,用吹風機吹肚臍周圍等位置也可以達到效果,生活保健重要的是持之有恆。

 此次展出的「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以玻璃纖維製成,後塗以金粉,高190公分、重25公斤。銅人上的穴道名稱、編號、尺寸距離皆符合WHO之標準,且額外標上經外奇穴,包含頭部21穴、胸腹部6穴、背部15穴、上肢部14穴、下肢部13穴等數十個穴位。科博館研究員楊翎表示,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彈指神功」、「淩空打穴」等高深莫測的武功,這些源自於中醫「經絡學說」等概念的招式,透過銅人模型對應我們人體小宇宙,能讓民眾了解更多知識。
世界最早的人體模型出現在北宋,太醫院翰林醫官王惟一曾鑄成帶有經絡穴位的銅人,並寫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而潘隆森醫師編著《簡明銅人穴道圖譜》一書,搭配銅人使用,系統性的介紹人體內的14條經絡和穴道,並詳述穴位找法與臨床上的主治療效。潘隆森醫師表示,利用書中的「注音索引」能夠在一分鐘內找到相應的穴道。

為能協助推廣,科博館將《簡明銅人穴道圖譜》轉成電子書,與北宋醫官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和元代獸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療馬集》一併,透過觸控式面板,不僅增加觀眾翻閱上的便利性,也更能夠達到模型與圖譜相互參照的目的。
科博館14經絡銅人教你打通任督二脈
科博館14經絡銅人教你打通任督二脈
科博館14經絡銅人教你打通任督二脈

發佈日期: 2019-02-28
新聞分類: 文教
指傳媒 Fingermedia,指傳媒 Fingermedia,最深入生活的新聞雲!
網址: http://www.fingermedia.tw
facebook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fingermediatw
Google+專頁: http://google.com/+FingermediaTw2015
電子郵件: service@fingermedia.tw(採訪、收稿)
Twitter: @fingermediatw
LINE@生活圈:@fingermedia

留言

熱門文章